如果你想得到从未得到的东西,那你就得去做从未做过的事
高昱 | 2022年12月11日
张进超越了一般的媒体转型者,他无疑是一个英雄,但不是英雄主义的孤勇者,他更像亨利·杜南和晏阳初,使人赢粮而景从 文|高昱 张进算是我的前任,但我们并不熟悉。2011年我原来做的杂志《商务周刊》被停刊,舒立给我打电话让我来财新。我在产业组,张进在综合组,座位只隔着一块隔板,每天见面,互相能听到看到对方工作的状态,有时候互相接几句话,却从未聊过天。 我们应该是性格不同的人。张进外表儒雅内心火热,我看上
在纽约看望高耀洁
高昱 | 2014年12月02日
这篇文章写于2012年12月4日,我希望有更多的国人能够看到它,记住这位85岁老太太对真相的坚持,了解君子不党的坚持带给她的晚景——不是为了获得同情,而是让可敬的脊梁能够薪火相传。 我已经回到国内一年多,但她还不能回来。听说老太太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差了,我很难过。 在纽约看望高耀洁 文 高昱 2012年11月22日,感恩节,是美国的公共节假日,我带着老婆孩子从波士顿去纽约,看望85岁生日马上就要到来
《达芬奇案中案》记者手记
高昱 | 2013年03月08日
继去年底获得腾讯网评选的2012年度最具影响力作品“年度财经报道奖”之后,最近我接到通知,《达芬奇案中案》一文又得殊荣,拿到了南方周末2012年度传媒致敬“年度调查报道”奖。我和财新传媒的同事王珊珊、靳晴、龙周园、邓海、王晓庆一起采写的这篇调查报道,得到了读者和媒体同行的认可,也引发了各界对媒体责任与社会诚信的讨论。南周的编辑同仁嘱我写一篇记者手记,我也希望借此复盘,就调查报道尤其是高冲突性事件的
做好事的“升米恩斗米仇”
高昱 | 2013年02月19日
某国大年初二在中国的家门口放了个大炮仗,国内网民一片哗然,我在哈佛也被同学问了个没脸:你们中国对他们算够可以的了,不仅不惜命的搞军事同盟,死几十万人替他们打仗,而且不惜本的搞经济援助,粮食、石油成卡车的运过去,怎么最后落了个大过年被当众打脸的下场? 这问题实在伤自尊,我只好胡搅蛮缠,说这还不是你们老外做的孽,软硬兼施让中国搞现代化,结果好的没学到多少,自己几千年的传统智慧都给丢了。他捧哏道,啥传统
调查报道的三个原则
高昱 | 2013年02月08日
最近《人物》杂志关于“兰考好人”袁厉害的一篇报道,在微博上引起了争议,很多业界同仁从技术上、文本上都有发言。尽管大环境并不好,作为从业人员,我们尤其需要对新闻业务进行认真的讨论与总结。虽然很多人在鼓吹基于社交网络的自媒体将取代传统大成本内容生产的纸媒,但在可见的时代,传统媒体在挖掘事实真相方面的作用仍然是不可替代的,也因此,我们的报道能否客观公正,能否尽可能将现实世界的复杂性负责地呈现出来,关乎公
高昱
5篇文章 844天前更新
财新传媒调查报道编辑、记者